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

健康资讯

警惕!流产的“头号帮凶”!

张文娟    2025-07-07河南省妇幼保健院13737 【查看证书】

  流产,尤其是反复的流产,是许多育龄女性面临的巨大身心挑战。在众多的原因中,慢性子宫内膜炎(Chronic Endometritis, CE) 这个相对隐匿的炎症问题,近年来被研究证实是导致流产的重要“帮凶”之一。

  妇幼健康科普

  什么是慢性子宫内膜炎?

  慢性子宫内膜炎,简单来说,就是子宫内膜的持续轻微炎症。它的标志性特征是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出现浆细胞。通常是无症状的,或仅有轻微的下腹痛、异常子宫出血,异常的白带等,主要由多种感染性病原体引起,如淋病、衣原体、支原体、大肠杆菌、链球菌等。

  CE在反复流产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29%[1],但由于其通过常规的妇科检查或子宫附件的超声是难以发现的,所以常常被忽视。

  CE如何成为流产的“帮凶”?

  子宫是胚胎着床和早期发育的摇篮,健康的内膜就如肥沃的土壤,是不可或缺的。而CE就像土壤中潜伏的“污染”和“破坏分子”,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妊娠:

  1.破坏着床“微环境”: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大量释放,改变了子宫内膜局部的免疫平衡和分子信号,进而不利于胚胎粘附和侵入。

  2.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:子宫内膜只在特定时期也就是种植窗才允许胚胎着床。CE导致的慢性炎症会干扰子宫内膜正常的增殖和分泌周期,使种植窗提前、推后或缩短,降低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的能力,增加着床失败和早期流产风险。

  3.直接或间接影响胚胎发育:CE可能与子宫内膜微生物群比例失调相关,这种失调产生的炎症环境可直接损害胚胎发育潜能,或通过改变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导致流产的发生。

  如何揪出这个“隐匿杀手”?

  由于症状不典型,诊断CE主要依靠有创性的子宫内膜活检。通过宫腔镜引导或诊刮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,在子宫内膜间质中发现浆细胞浸润是诊断CE的关键依据,也是诊断的金标准。

  治疗CE,降低流产风险

  一旦发现,尽早治疗,消除炎症、恢复健康的子宫内膜环境。

  抗生素治疗是首选,由于致病菌多样且常为混合感染,广谱抗生素是常用选择。指南中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多西环素,连用14天,治愈率高达90%!但如果是复发性的子宫内膜炎,也不用担心,调整用药方案,同时单一用药改为联合用药,治愈率也会大大提升。

  文献显示,有效治疗CE能显著改善反复流产女性的妊娠结局,所以对于由反复流产史(≥2次)的女性,应将CE筛查纳入常规检查项目[2]。

  总结

  慢性子宫内膜炎如同一场潜伏在孕育“土壤”中的静默炎症,是导致流产,尤其是反复流产的重要潜在因素。如果你正被反复流产困扰,别再犹豫,尽快进行 CE 筛查,为下一次迎接新生命扫清障碍吧!

  参考文献:

  [1]Kitaya K, Matsubayashi H, Yamaguchi K, et al. Chronic endometritis: potential cause of infertility and obstetric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s[J]. American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, 2016,75(1):13–22.

  [2]ESHRE Working Group on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, Cimadomo D, de Los Santos MJ, et al. ESHRE good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on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[S]. Human Reproduction Open, 2023(3), hoad023.

       来源:河南省妇幼保健院

编辑:王净丽   审核:荣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