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

健康资讯

小儿便血需警惕 幼年性息肉早知道

河南健康网 2024-06-1367641

  近期,南阳市中医院内镜室先后接诊了2例分别为2岁、6岁的患儿,症状均是反复便血,在临床医生建议下行结肠镜检查,于直肠、乙状结肠先后发现直径约1.0-2.0cm左右,表面颗粒状,形似草莓的息肉。与患儿家属沟通并取得其同意后,在内镜下完整切除送检,病理诊断结果回示为:幼年性息肉。

  什么是幼年性息肉?

  幼年性息肉又称黏液性或潴留性息肉,是显微镜下息肉内未分化良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,腺体呈不同程度的囊状扩张,贮有液体,因此而得名,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,90%以上发生在儿童。

  主要临床表现:

  无痛性血便就是其主要临床表现。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大便时有出现粪便表面有条状鲜红色血迹,不与粪便混合或便后自肛门滴鲜血的情况时就需要警惕了。

  单发的幼年性息肉主要与肛裂、其他炎症性肠病、腺瘤性息肉等疾病鉴别,当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大便带血时,请立即就医,儿科、肛肠科医生会开具相关检查:如肛门直肠指检,结合纤维肠镜、钡剂灌肠造影、B超、CT等来明确诊断。

  主要病因:

  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:①慢性炎症刺激,使局部黏膜发生溃疡,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形成,表皮、腺上皮及下层组织增生;②慢性机械刺激,坚硬的粪便、肠道寄生虫等非炎症因素长期刺激导致;③胚胎组织异位 ;④病毒感染;⑤遗传因素等。

  主要危害:

  因为息肉较小时患儿常无明显不适,一般家长容易忽视,但它的危害不可小觑:如息肉突然脱落易致大出血;高位的大息肉可因肠蠕动受阻或蒂柄牵引肠壁,而引起腹痛甚至肠套叠;低位的息肉排便时也可将息肉推出肛门外,可见肛门处一红色圆形肿块,如不及时将其送回,可发生嵌顿坏死。

  发现幼年性息肉怎么办?

  小儿无痛性便血要行结肠镜检查,首先明确病因、排除其他疾病可能,如检查出幼年性息肉,可同时行圈套器套住蒂部后电凝切除、钛钳夹住蒂部后缓慢脱落等治疗方案;不论何种手术术后均应严密观察,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迟发性穿孔。

  本病再发率高,要定期复查大肠镜,具体的复查时间不统一,一般可于第一次肠镜检查后1年复查。

  目前尚无确切的预防措施,故家长需在饮食及生活中多注意:如减少进食刺激性食物,养成好的排便习惯等。

       来源:南阳市中医院

编辑:王梦圆   审核:荣强